文章目录[+]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顾梦轩 夏欣 广州 北京报道
历经15年发展,深交所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培育壮大了一大批优质科技企业,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集群化发展优势明显,有力推动我国创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根据深交所提供的数据,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35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2万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家数占比约九成,近七成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相关公司总市值约9万亿元,占板块比重高达75%,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未来之板”。
深交所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担当了资本市场“先行先试”的试验田,进行了一系列贴近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特征的制度尝试和创新,平稳起步并稳定运行,为资本市场积累了制度建设经验。创业板的筹备、推出和发展壮大,培育了一批聚焦主业、坚守创新、业绩优良的优质科技企业,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和成长动能,在产业变迁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成为新时代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
“硬科技”引领转型方向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首批28家企业成功上市,承载着服务创新使命的创业板扬帆起航。
深交所数据显示,已有219家创业板公司2023年度营收超过30亿元,94家创业板公司2023年度归母净利润超过5亿元。从增长速度来看,仍以2023年度业绩测算,639家公司在上市后营业收入实现翻番,104家公司营收增长达10倍以上;292家公司在上市后净利润实现翻番,31家公司净利润增长达10倍以上。以2024年10月25日收盘价(后复权)测算,635家创业板公司相对于发行价涨跌幅超100%,52家创业板公司相对于发行价涨跌幅超10倍。
创业板的快速发展,也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带来亮色。在2009年创业板开板之前,资本市场主要服务于成熟的、大规模的企业,A股上市公司中重工化产业、房地产、金融业及其他传统制造业仍占主导地位。创业板推出后,差异化定位使得资本市场真正拥有了服务创新创业企业的平台,大幅提升了资本市场服务新经济的能力。
根据深交所提供的数据,2024年10月末,深市前五大市值行业分别为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计算机和汽车,与15年前存在明显差异。
“与沪深300、中证500等主要宽基指数相比,从基本面看,创业板的定位是服务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要特征,具有典型的科技成长特征。而沪深300聚焦A股核心资产,具有典型的大盘蓝筹特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A股市场的整体走势。中证500是A股中小盘的代表性指数,整体市值相对沪深300偏小。”深交所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高研发水平和投入是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又一特色。金鹰基金方面指出,截至目前,创业板公司累计总研发投入近万亿元,2023年板块总体研发强度超5%,高于A股平均水平1.78个百分点。创业板广聚创新创业型人才,研发人员合计超52万人,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近400人。有50余家创业板公司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其中七成公司取得的科研成果已完成转化。有800多家创业板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存在合作研发,其中多数公司的科研成果已实现转化。
国泰基金方面指出,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创新驱动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鼓励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创业板和科创板先后推出并试点注册制。一方面,为重研发、盈利周期长的高新科技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便利,推动高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也为金融机构直接投资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优质标的提供机会,助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正在逐渐成为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硬科技’新兴行业代表未来经济转型方向,长期发展空间广阔,多个龙头已崭露头角,长期投资价值凸显。”国泰基金有关人士表示。
估值进入合理区间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创业板亦是如此。在15年的发展历程中,创业板曾经遇到诸如市场准入制度不够完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率的“三高”问题,缺少完善的退出机制以及投资者结构和投资产品单一等问题,但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这些问题也一一被化解。
金鹰基金有关人士谈道,创业板开市之初,市场定位不明确,上市公司中存在非高新技术企业,与创业板服务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初衷不符。为解决这一问题,创业板逐步明确了市场定位,强化了对上市公司“两高六新”(高科技、高成长性、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模式)的要求,以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企业。
同时,创业板初期还存在高发行价和高市盈率的问题,增加了市场风险。为此,深交所推动创业板市场化定价机制,引导合理的新股发行价格,减少超募,降低市场风险。
“创业板开市初期,退市机制不够市场化,影响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创业板改革中引入了市场化退市指标、快速退市以及严控恢复上市标准等规定,提高了市场新陈代谢能力,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上述金鹰基金有关人士表示。
该人士同时指出,创业板开市初期还存在投资者结构较为单一、投资产品不够丰富的问题。随着市场的发展,创业板吸引了更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同时丰富了产品体系,如推出跟踪创业板指数的ETF产品,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通过上述措施,创业板不断优化和完善市场机制,有效克服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创新型、成长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融资平台,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受A股市场波动影响,创业板指呈现下跌状态。根据Wind数据,截至11月6日,创业板指最近3年下跌幅度32.42%。
对此,金鹰基金有关人士表示,经过3年左右时间的下跌,创业板已经进入较为合理的价值区间。从估值角度来看,根据2024年11月5日的数据,创业板指的市盈率TTM为35.07倍,处于近10年来19.57%的历史分位。这意味着当前估值低于历史上大部分的时间,表明创业板的估值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可能已经进入合理区间。
博时创业板ETF基金经理尹浩表示,作为市场上重要的成长风格主流宽基指数,创业板具有高弹性的特征,前期在市场风险偏好极端变化时,创业板指大幅上行,而后随着市场情绪回落而出现明显的回落,当前进入了震荡行情。
尹浩认为,创业板指的位置已处于相对合理的区间,尽管市场短期内可能面临波折,但创业板的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较低位置,而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不断落实和国家对科技创新产业的支持,未来创业板业绩有望不断改善,中长期看,创业板有可能出现估值与业绩的戴维斯双击(市场预期与经营绩效之间的乘数效应)。
构建“长钱长投”生态
谈及创业板的未来发展前景,众机构信心满满。
金鹰基金表示,第一,创业板主要行业如新能源、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仍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能会带动指数上升。第二,宏观经济的复苏和政策的支持可能会提升市场对创业板的信心和预期,从而推动指数上升。第三,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是推动创业板增长的重要因素,若自主可控相关领域取得突破,或将为创业板带来上升动力。第四,市场情绪的改善和资金流向的变化也会影响创业板的表现。若市场情绪乐观,资金流入增加,也会推动指数上升。“综合来看,创业板的未来上升空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行业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导向以及市场情绪等。”金鹰基金有关人士表示。
谈及看好的领域,天弘创业板ETF基金经理林心龙表示, 行业层面,如新能源的光伏锂电、科技赛道的计算机、芯片、消费电子元器件等行业在过去几轮牛市的第二阶段甚至最后阶段都有相对超额表现的资产。基于目前处于牛市的判断,关注这一类的资产可能会更有效。
林心龙表示,看好整个科技板块的最核心原因是:看好这一轮行情,目前是处于牛市的初期。整个市场随着第一轮行情结束,后续第二轮开启结构性行情后,政策还是会引导整个市场资金流入高成长的新兴产业。
林心龙表示,创业板除了TMT,还有新能源、医药。新能源其实在上一轮有非常大的上涨,行业从0到1的过程已经结束了,未来是从1到n,更可能是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的过程。整个TMT产业里,还有很多像AI、芯片等处于从0到1的高速成长期的细分板块。“所以,在看好未来整个市场继续向上的情况下,优选成长赛道,更偏向于新兴成长、景气成长的方向。像TMT的芯片、人工智能、传媒等都是可以关注的。”林心龙说。
国泰基金指出,从中长期来看,高端制造和国产替代的需求刺激了政府和企业加大对关键技术和设备国产替代的决心,我国开展制造强国的战略将在“十四五”规划下继续稳步推进。新能源、新材料和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创业板的企业,政策和市场的倾斜将使得创业板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以创业板指数为代表的创业板优质公司将在国家政策和市场资金的培育和支持下,引领创新科技产业方向。
深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跟踪创业板指数的ETF规模达1800亿元,跟踪创业板50指数的ETF规模达到491亿元,“创”系列ETF总规模达2430亿元,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创业板市场之一。
“创业板相关基金产品发展壮大,有利于吸引中长期资金流向科技创新领域,构建‘长钱长投’生态,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易方达指数研究部总经理庞亚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