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从2022年11月正式启动起算,备受瞩目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已走过两年。
这两年中,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试点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产品已增至836个,开户人数增至6000万人以上,累计人均缴存额也有所上升。
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在试点两年内总体试点效果明显,不仅是第三支柱本身的规模上升,更重要的是各界对于养老金管理的重要性更为明确。“通过这两年试点,金融机构对养老金融的重视度提升,大众对养老储备的必要性认知也有极大提升。”亚洲养老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包虹剑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然而,经过两年试点,个人养老金仍存在“吸睛不吸金”的问题。向全国铺开后,如何能够提高公众缴存率和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意愿仍是各方需要思考的问题。
两年试点取得这些效果
个人养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相衔接,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第三支柱”的重要部分,配套相应的税优政策,年缴费上限为12000元。
2022年11月25日,随着36个试点先行城市(地区)的公布,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
从试点两年的成果来看,不管从开户人数、产品数量来说,个人养老金都发展迅速,甚至在部分方面超过启动20年的企业年金。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到,截至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产品增至836个,其中理财类产品26个,储蓄类产品466个,保险类产品144个,基金类产品200个。不过,相比2023年11月末的745只产品,个人养老金产品数量在试点第二年的增速明显放缓,其中储蓄类产品总数仅增加了1只,而构成产品数量增长主力的是保险类产品,从去年11月末的99只增长了45只,占到了试点第二年产品数量增幅的“半壁江山”。
而在开户数量上,人社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超过6000万人参加个人养老金,相比去年一季度末的3038万人几乎翻了一倍。而今年二季度末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职工仅有3209.56万人。显然,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已大幅超过启动了20年的企业年金计划。
在试点平稳推进的基础上,今年开始,个人养老金制度酝酿向全国推广。2024年1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宣布,未来将在全国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任务单之中,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已位列其中。
“有的金融机构已经为全国推开做了不少准备,相信一旦推广到全国,开始阶段的开户人数和缴存人数都会是比较可观的,形成一个新的小高潮。”包虹剑表示。
“不吸金”难题待解
尽管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两年来开户人数快速增长,但业内人士坦言,这更多其实是由于银行的促销手段激励使然。相对而言,人均缴存金额和实际投资人数比例并不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太保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在今年3月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立达5000万户,参与人数已达2022年全国纳税人数的76.8%。但缴存人数仅占开户人数的22%,而人均缴存金额仅约2000元,远远低于个人养老金账户1.2万元的缴存上限。投资人数仅占缴存人数的62%,实际投资人数仅为682万。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5000万开户人数的缴存金额约280亿元。而企业年金截至上半年虽然参与职工为3209万人,积累基金有3.4万亿元左右。
今年个人养老金的缴存情况如何?某大行个人养老金业务负责人近日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目前从该大行的数据来看,按照累计人均缴存额有所增长,目前约4000元。但由于今年还有最后一个月,且通常12月的缴存会呈现相对集中的增长,因此当年的人均缴存数字还不太适宜进行比较,但总体而言,“开户多、缴存低”的情况仍然存在。
“相对于参与人数,其实更应该关注如何提高人均缴费金额。”包虹剑说。
根据业内人士观点,造成个人养老金缴存较低有几大原因:首先税优政策力度和账户的低流动性特征降低了产品吸引力。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缴存人数更多集中于中高收入人群,中低收入人群相对而言税优受惠程度有限。“我第一年存了,但发现没省多少税,为了这点税要牺牲那么多年流动性感觉没什么必要,因此第二年就没存了。”李女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其次,虽然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超过800个,显得琳琅满目,但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消费者对于如何选择亦显得迷茫。“我去年本来想买一个公司的产品,但是我的开户银行没有,要把个人养老金挪到其他银行又显得有点麻烦,所以最后就无奈选了另一个产品。”李女士称。第一财经记者查询了多家银行APP的个人养老金专区发现,其中陈列的产品各有不同,除了基金数量较多外,陈列的保险产品、理财产品等基本均在10个及以内的数量,且其中多个产品来自同一家合作金融机构。
最后,去年资产市场的震荡使得很多理财类、基金类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收益率并不尽如人意,也降低了产品的吸引力。不过,包虹剑表示,今年三季度的资本市场行情使部分基金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也稳定了个人养老金购买人的情绪。
全国铺开后如何提高吸引力?
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向全国铺开后,如何提高缴存率,让第三支柱真正运作起来?
包虹剑表示,目前试点的城市大多数是经济相对发达、人民群众收入相对较高的地区,未来全国试点,如果要增加缴存率和缴存金额,一是需要有更多的养老金融普惠教育,使个人和家庭意识到养老储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金融机构要提供更多更好的养老金融产品,尤其在平衡安全性、收益性、长期性和保障性方面形成特色;三是机构要围绕老龄人群的核心需求,提供可靠的信息和高性价比的整合服务;最后可能最关键的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改善个人和家庭的财富结构。
税优力度的扩大也是被业内人士普遍提及的。有业内人士建议,在当前个人养老金制度的EET(缴费、积累期免税,领取征税)基础上,可以通过丰富税收的优惠选择,鼓励不同税基群体积极参加个人养老金,凸显制度的普惠性。同时,原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亦在公开场合建议,可适度提高取用的灵活度,变“强锁定”为“弱锁定”,在有效管控的前提下,适当增加个人养老金领取的条件,保障参与人在发生重大变故的情况下大额资金的应急需求,更好地平衡制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提高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