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袁园 每经编辑 张益铭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保险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总资产从8.3万亿元增长到35万亿元;净资产从1.3万亿元增长到3.2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从7.7万亿元增长到32.6万亿元,年均增速11.5%。”10月3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中国银行保险报》主办的第五届寿险业转型发展论坛上表示,我国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当前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肖远企表示,保险业要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提升服务民生保障和实体经济质效。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服务中国式养老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社会的养老保障需求巨大。保险行业要发挥资金规模优势、久期优势、专业优势,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服务,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肖远企指出,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服务健康中国战略。通过事前事中增值服务,不断优化消费者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发展财产保险、农业保险、巨灾保险,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做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加大投资力度,更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加快推进绿色投资,加大对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投资支持。要持续支持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科技企业的保险服务。
“保险行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日益重要,各保险公司要更加奋发努力,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增强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肖远企就保险机构的发展路径和经营理念给出了四大建议:
第一,要探索建立可持续的公司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在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对原有的增长模式与路径进行重新检视,找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守正创新,不盲从、不跟风,建立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要与自身的资源禀赋相适配,并能保持对外部市场变化的应变弹性,把自身的比较优势、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形成行业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第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基于信任与委托关系,保险公司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尽最大努力服务好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实现价值最大化。首先要知悉客户,了解其金融保险需求,了解其风险偏好,打造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满足更具针对性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要建立与客户之间直接的紧密合作关系,同时发挥保险中介的重要桥梁作用。要构建与客户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共同体。通过为客户等利益相关者创造价值,取得自身价值的提升,从而实现经营的“多赢”目标。
第三,要提高精算的精准性。保险资产负债的久期都比较长,蕴含着比较优势。久期长,有利于开展跨周期投资,有利于期限匹配稳定,降低流动性风险。但同时也增加了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难度。精算在保险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建立可检视、可计量的精算回溯机制,以精算假设与实际情况偏离度为标尺,优化精算模型,合理精算假设,提高精算精准性,真正发挥精算在风险保障与风险计量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第四,要加强资产、负债、资本的质量与匹配管理。资产、负债、资本三者之间是紧密联系互为一体的。在经营管理上,应该是统筹平衡的,而不是相互割裂的。在提高负债质量方面,要从负债的稳定性、多样性、成本适当性、与资产匹配性,以及在压力情形下负债可得性等维度,来优化负债组合,提高负债质量。在资产质量方面,要加强投前投中投后全周期的资产质量管理,建立和做实资产的动态风险分类,并据此计提风险准备金。要提高资本质量。在拓宽资本补充渠道的同时,要优化偿付能力管理,保持充足的偿付能力水平,也要优化资本结构,提高一级资本占比,要加强对股权质押比例管理,增强抵御风险和吸附损失的能力。要实现以资产投资牵引负债质量,实现期限匹配、成本收益匹配,以资本约束资产扩张实现杠杆匹配,以经济资本为纽带优化资产配置,实现价值创造匹配的管理框架。保险公司负债扩张应与资产投资能力相适应;资产扩张应受资本约束,资产配置优化应以经济资本为纽带,从而实现保险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