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往事,08年美国次贷危机复盘

市场指引 2024-11-22 浏览(2) 评论(0)
- N +

文章目录[+]

今天,明哥想聊一下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这场危机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这场危机也是中美之间的分水岭。正是这场危机,中国经济在09年之后快速崛起,几乎追平了与老美之间的经济差距。

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如果泛华金融要详细讲起来就非常长,十万字都包不住,而且涉及大量金融专业名词和术语,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阅读灾难。那么,今天明哥就只挑重点来说,希望大家“以史为鉴”。

美国次贷危机由房贷引发

在普通人的认知中,美国次贷危机泛华金融发生于2008年9月,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银行破产为标志开始的。实际上,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时间要提前一年,从2007年开始就很严重了。2008年雷曼公司破产,是美国政府彻底控不住次贷危机的标志泛华金融

▲雷曼倒下,次贷危机升级成了金融危机,并在全球蔓延。

美国的这场次贷危机由房贷引发,真正让人们见识到,房地产的泡沫一旦破碎,能造成多大的破坏力。

引发这场危机的源头是美国人的房贷,并且是信用与收入水平不泛华金融达标的购房者,他们被叫做“次级贷款人”(这些人在中国被叫做“刚需”),他们的房贷就是“次级贷款。自2001年起,美国政府为了刺激经济,不断降息放水,鼓励当时的美国人超前消费,贷款买房、买车。

作为普通泛华金融人,超前消费就是负债,是用你未来的收入为你现在的消费买单。普通人愿意超前消费,提前透支消费的本质,是收入逐年增长,预期逐年提高的原因。

在次贷危机前的10年间,美国经济宽松,通胀提升,导致物价不断上涨,泛华金融房价更是涨得离谱。2004~2005年是美国房价上涨最夸张的年份,房价短期内的涨这么快,里面必然有人为因素,助推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又刺激了当时的美国人贷款买房,甚至炒房。

▲美国人也炒房,只要有利可图泛华金融,全世界都一样。

在次贷危机前,大部分美国人都坚信美国的房价永远只会上涨,美元永远是强势货币。老美比我们更认可“土地会不断升值”、“一线核心区域房价永远坚挺”的理论。老美相信,自己通过买房可以实现一夜暴泛华金融富,甚至阶层跨越,改变人生。他们把上杠杆赚钱的行为称为“美国梦”。

▲从房价走势来看,次贷危机之前美国房价一直是上涨趋势。

大部分的“次级贷款”的利率要远高于普通贷款,美国的银行也愿意做“次级贷款”生意。泛华金融当时美国的房贷门槛极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都能贷款买房,然后坐等房价上涨,再卖掉套现,轻轻松松就能赚到几十万美元。赚钱这么轻松,这还上什么班呐,不如直接炒房。

▲当时美国人的炒房热情丝毫不逊于后来的某国泛华金融人。

当时的美国银行甚至敢给没有收入、没有工作、没有抵押物的“三无人员”贷款。他们是一点也不担心这些炒房客,还不上钱,弃房断供。因为美国银行,早就把这些人的按揭贷款打包成了金融债券卖给了美国的“国企”房泛华金融利美”、“房地美”(俗称“两房”),银行自己早就收回了现金。“两房”也不可能自己出钱,于是又把这些次贷包装成了美国国债,让投资机构购买。这一整套击鼓传花全是杠杆的操作,让市场上的泡沫越吹越大。

比如一泛华金融套25万美元的房子,购房者实际只需要出5万美元就能买下,剩下20万美元都是贷款。而假设房价明年上涨到30万美元,购房者的首付就回来了。银行直接把房屋评估价提升到30万美元,购房者就能实现“0首付买房”泛华金融。银行把这30万美元的贷款包装成40万美元卖给“两房”,实际上银行一毛钱也没花。而“两房”又把40万美元的贷款,包装成了60万美元的债券卖给投资机构。

就这样层层加杠杆,购房者没花钱,银行没花钱,“两房泛华金融”没花钱,都用的金融机构的钱。大家都这么杠杆买房,导致当时美国家庭的负债率急速上升,金融风险也急剧攀升。实际上的1美元购买力,给层层杠杆加到了30美元的购买力。

经济泡沫被刺破

由于美国政府的宽松货币政策泛华金融,大家都热衷“炒房”,美国的经济开始过热,并从房地产传导到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越来越不赚钱,工人还要闹着涨工资。工厂老板既不赚钱,还得被工人骂,那还开个锤子的工厂,不如趁早关厂。当时,美国工厂大量关闭泛华金融,工人们开始失业下岗。

▲工厂老板们也发现,与其辛苦地搞实业,不如拿钱来炒房。

原材料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又导致了美国整体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吃顿饭都比以前要贵许多,这对于要供房的美国“刚需”们来说,泛华金融负担加重了。

为了抑制经济过热,为了保工厂,保就业,美国政府开始对房贷加息。这个操作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那些身背房贷的美国“刚需”,不仅生活成本增加房贷成本也在增加。此时,失业率、生活成本、房贷全部上升泛华金融,对于一个美国“刚需”来说,只能卖房还债,房价就在这时开始涨不动了。

房价都不涨了,这高房贷为啥要还,反正自己当初也没花什么钱。美国的“刚需”也不是傻子,他们开始抛售房子,割肉离场。割肉的人多了,房价大泛华金融幅下跌,美国“刚需”开始索性弃房断供,把房子丢给银行。

银行自己也清楚,这些房子的价值都是注过水,现在接收,已经是价值打回原形的房子。把这些房子卖掉不能覆盖当初的贷款,这些贷款早就层层转包给了投资公司。泛华金融投资公司先慌了,他们开始不要利息也要拿回自己的本金,要美国金融机构给钱。2007年7月,法国巴黎银行宣布赎回三只购买了美国次贷债券的基金,这个操作引起了市场警觉。别的投资机构也开始有样学样,缩减贷款或泛华金融者要求美国金融机构增加抵押物(增信)。

▲法国巴黎银行最先捅破了美国次贷的“窗户纸”。

当时美国的金融机构哪有那么多的现金兑付,无法兑付导致现金流动性出现了问题。于是恐慌的挤兑潮开始出现。此时,次贷危机爆泛华金融发了。

虽说美国当时的金融规模十分庞大,次级贷款只占美国所有抵押贷款比例不到1/7,最高风险的浮动利率次级贷款占所有抵押贷款比例不到1/12,看起来好像风险可控。时任美国财长的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都泛华金融在向公众宣称“风险可控”、“问题不大”。

▲美国政客们当时都想稳住市场情绪。

不过美国政客的话,最多只能“忽悠”认知较低的美国屁民,对于华尔街的金融精英来说,他们可不管你政客说了些什么,恐慌情绪一旦蔓延就泛华金融是大规模的挤兑。

▲大批的美国金融机构出现兑付危机,信用面临破产。

美国的各大投行,贝尔斯登、美林、雷曼兄弟、高盛、摩根士丹利都遭到挤兑,“房利美”和“房地美”更是到了资不抵债,随时可能破产的地步。“两房泛华金融”掌握着美国3/4的住宅按揭贷款,是真正的“大而不能倒”。这也间接导致了美国政府给“两房”各输血了1000亿美元,启动了自1929年以来,最激进的金融干预政策。

普通人是时代的一粒沙

后来,美国应对贷危机泛华金融的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大水漫灌!美国政府出资接管“两房”以后,又出台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政策,帮助美国各家金融银行保证兑付。

美联储则用连续三轮货币量化宽松的政策,把资产负债表扩大到危机前峰值的5泛华金融倍。也就是大量的印钞,往市场上注水。奥巴马政府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在投资法案》,加大对企业减税,对民众救济,兴建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来扩大就业,一如当年罗斯福新政的翻版。

美国政府用大水漫灌,保住银行的信用泛华金融体系不崩溃,稳住了信用,也就保住了金融基本盘。并且,美国政府还发现,自己大量印钞放水,可以利用美元的优势,把风险转嫁给其他国家。这就奠定了日后,老美“遇事不决,印钞放水”的基调。

而对于大部分卡拉咪的美泛华金融国屁民来说,大水漫灌救的是美国银行家,他们依然高工资、高福利不受影响,可自己的财富就被无形之中稀释了。相当于,拿广大美国民众的钱来为华尔街的错误买单。

当年,美国大水漫灌的同时,油价上涨,CPI上涨,生泛华金融活成本大幅提高。

▲油价上暴涨,往往就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当年那些美国炒房客们挣到钱了吗?并没有,因为你的负债没有改变,依然背负着高昂的利息,收入也没有增加,可生活成本却大幅增加了。相当于,美国炒房客给美泛华金融国银行家打工

这一轮次贷危机下来,只有金融机构是赚得盆满钵满的。

如今,我们再来复盘美国的次贷危机,得出的结论是:普通人站在时代面前,只是时代的一粒沙。

面对时代的大势,你不能改变什么,甚至挣不到钱。我们泛华金融梳理时间线即可知道,美国的炒房客用杠杆炒房,最佳的出手时机是2006年1~8月,当时的市场表现并不明显,你只要出手就会有人接盘。

▲最佳的出手节点距离危机爆发前,还有2年时间。

可当时美国的政客和各路媒体泛华金融们,还在宣扬房价要涨,房价不会跌的言论,大部分普通民众也仍然认为,房价会继续涨下去。除非,你在当时能拥有领先所有人的认知,以及力排众议,忍住周围人说你是“沙雕”的舆论环境,坚决地出手,那你就能完美避开泛华金融危机。

除此之外,拖到2006年10月开始,你就无法再顺利脱手了,最终沦为被银行家收割的韭菜。

在现实中,由于人们的认知差异和贪婪的人性,绝大部分人是不可能克服这些弱点,踩准节点的。只有经历过一波惨痛的市泛华金融场教训后,才会知道敬畏。

写在最后

最后,美国其实并没有完全解决次贷危机,他们只是用打补丁的方式,堵上了漏洞,并向他国转移风险,引发了后来的欧债危机。

事实已经证明,经济危机不可避免,总是周期性的出现。普通泛华金融人从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中获得的启发,就是减少杠杆,克制贪婪,你才能度过危机。

即使遇到通胀放水,资产被稀释,财富缩水,你也不会倒下。但你为了让你的资产不缩水,盲目负债扩张,危机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倒下。

标签:
 拍不死你  柳絮泡泡  廖若晨星  光辉岁月  掩饰不了的爱  半程客梦  眼眸里的那抹悲凉  旧梦不再  平定天下  尘埃落定